close

  亞心網訊(首席記者 範瓊燕)您也許不知道,擁有330多萬人口的烏魯木齊只有29輛急救車,而且日常實際運行的只有26輛,相當於11.6萬人才配有一輛急救車,這相比城市應當按5萬人配1輛急救車的標準,烏市急救車的缺口差一倍還多。
  這是記者從昨日召開的政協十二屆八次常委會議上瞭解到的。此次會議通過了《政協關於進一步加強烏市公共衛生應急體系建設的建議案》建議加強急救站點、救護車輛、呼叫平臺、中心實驗等基礎設施保障和應急隊伍建設。
  在此之前,每當新的一天開始時,烏市紅十字急救中心主任李樹林的心就懸了起來,因為急救車不足,“現在最怕的是出現突發的大事故,每天都捏著一把汗”。
  首府急救車和日常需求存在較大差距,急救車“要車難”甚至“要不到車”的問題日趨嚴重:2007年,急救呼叫全網無車可調的情況僅發生了2次,可到了2012就多達30次;同樣,2007年,附近無車可調的情況僅200次,到2012年卻達到了1787次。儘管尚未發生無急救車導致的死亡事件,但按照這種趨勢發展下去,情況很不樂觀。
  儘管烏市從2010年起在城郊新建了7個120急救站,但由於缺少人員和經費支持,新建站點一直未投入使用,已建成的艾維爾溝急救站因無車輛及設備支持,無法投入運行。更雪上加霜的是:現有的第二濟困醫院、新醫大五附院、米東區人民醫院等醫院的急救站也因車輛及車載設備老化處於停運的邊緣;兵團醫院、西山醫院、礦物局醫院由於急救人員缺乏,無人員保障已退出急救網絡;解放軍474醫院也暫時申請停運。
  目前,烏市大部分急救站點為依托式站點,集中在中心城區,存在佈局不合理問題,烏魯木齊縣、達阪城區及城市北擴、東延西進等區域網絡覆蓋薄弱,無法達到地市急救中心服務半徑為3至5公里的設置。為此,今年烏市政府正抓緊規劃編製12個新建急救站。同時,升級改造“120”調度指揮平臺,初步形成以“120”調度指揮中心,29個急救站為平臺的網絡構架。
  今年烏市政協委員對烏市公共衛生應急體系建設進行調研後,建議將120急救車輛及裝備、一線應急檢驗檢測、儲備、急救處置等專項經費開支保障納入全市民生工程。在新增人口聚居區預先做好公共衛生應急處置基礎規劃和物質準備。根據測算,急救車輛及車載設備需增加30套,且每6至8年要進行相應的更新以保證院前急救的需要。
  委員們還瞭解到,急救中心現有人員72人,但預計實現正常運行需154至167個編製。同時急救中心實際工作中須配置擔架員,負責搬運病患。市政協委員們建議:採取聘用和招募志願者的方式,逐步解決全市120急救工作中擔架員缺乏的問題。針對一線疫病、急救醫師等專業人員缺乏現象,要給予優惠擴大外聘數額,並採取實現醫護人員到急救一線輪崗方式,剋服人力不足,最大限度動員社會積極力量參與公共衛生應急服務。
  (編輯:王建隆)  (原標題:烏魯木齊市近12萬人才有一輛急救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i33kiflhv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